以前有首歌曲的名字叫做「跟著感覺走」,好像也有人說,「跟著感覺走就對了」的話,從佛法的道理上,來理解一下這樣說法是否正確?
「感覺」,因為我們的身心在面對外在的人事物的時候,內心在第一剎那的接觸之後,第一個起的作用是「覺知」,也就是「認識」的作用,也就是佛法所說的眼識或耳識或鼻識或舌識或身識的前五識的「認識外境外塵」的作用,然後,接著先天與後天所養成的習性(第八識、第七識、第六識)就跟著「種子起現行」而去「分別」與「取捨」,也就是緊接著起「好惡取捨心」,此時苦受、樂受與非苦非樂受的「受」就產生,「受」產生之後,又緊接著對這個「受」與「外塵」去「想像」、「聯想」,「想」好之後就會去「行」,即「思考做決定」要採取哪種的行動(例如,去貪取或排斥或不理睬),這一連串的心理反應與活動,就是凡夫最熟悉熟練不過的「染污識」的作用,也就是凡夫自我的「身心體」在起著一種「心靈引導身體」的作用,這就是所謂的「跟著感覺走」的起訖過程。
從以上分析的過程裡,大家應該可以多少理解到了,我們是否可以跟著感覺走了?
又如果不跟著感覺走,那我們要跟著什麼走呢?跟著「佛法」的「道理」走。這裡強調「道理」的用意是,應該用我們的心去「領會」,也就是「心領神會」佛法的「內在含意」,然後引領著我們往前走,這樣不僅知道前行的方向,同時也清楚該走甚麼樣的道路,而不是只是看或聽,文字或語言,而去死記,死背表面上的文字語言相而已,那還是沒有「懂」它道理的,不然,那就會有如「行屍走肉」般的殭屍,雖有身體,能行動,但是卻沒靈魂的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