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年9月7日 星期六

一心

在教理之中,對於一心的意思表示,大致是分成[事一心][理一心]二種,在修行的進程中,事一心是過程,理一心是目的.事一心仍然是處在事相之中,而理一心是已經超越事相的階段了,也就是已經達到金剛經所講的無相了.換句話說 一心有事理二種:無餘念為事一心。入實相為理一心。如觀音義疏上曰:「一心歸憑,更無二意,故名事一心也,(乃至)理一心者,達此心自他共無,因不可得。」(實相:萬有的本來面目,它是無相無不相的)以下再舉幾個[事一心][理一心]的經論表示的例子供大家參考:

一、  事一心: 唯一信心不他心所奪,謂之一心。例如:

止觀四下曰:「一心者,修此法時,一心專志,更不餘緣。」

探玄記三曰:「一心者,心無異念故。」

教行信證文類三末曰:「言一念者,信心無二心,故曰一念。是名一心,一心則清淨報土真因也。」

二、  理一心: 是說萬有的真實本體,也就是所謂的真如。例如:

止觀五上曰:「一心具十法界。」

華嚴經曰: 「一心者,一念之心也。心性周遍,虛徹靈通,散之則應萬事,斂之而成一念。是故若善若惡,若聖若凡,無不皆由此心。以心本具萬法,而能成立眾事。」經云:「三界無別法,惟是一心作。」是也。(三界者,欲界、色界、無色界也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