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論你多年長,學經歷多豐富,地位多高,多具財富等等,進入道場後,最好心態歸零,虛心學習"學佛這件事",與"各項規矩",最好"每事問",否則,"事情將會變很多"
多年前,有個因緣,去到了泰國講《心經》,當時有位女居士質疑,學佛修行之後,就要學習清淨平和,寧靜無諍,不再可以繼續喜怒哀樂,擁有七情六慾,這樣無趣的人生,多彩多姿不再,實非其所好,故而從此於課堂上消失。
相信這是許多人的寫照,站在佛法的立場,佛法是給需要的眾生的,不是給每一個眾生的,因為你要給他(她),他(她)也不一定要。
又有許多的人,進入道場後,就會想改善它,看道場這裡不對,那裡不好,看師父這裡要改,那裡要變,不自覺的覺得自己的看法是最好的。
當然,若有建設性的意見,是好事,基於善心,護持三寶的心,也是在修行,有功德,增福增慧,是值得讚嘆與鼓勵的,但是萬萬不可主賓位置倒置,否則存好心,卻沒做到好事,實在可惜,不是嗎?
因此,進入道場學法護法,也要學習規矩,學習正確的知見,學習正確的態度,並持續之,否則,倒行逆施,變化無常,實非自己與道場之福,不是嗎?
多年前,有個因緣,去到了泰國講《心經》,當時有位女居士質疑,學佛修行之後,就要學習清淨平和,寧靜無諍,不再可以繼續喜怒哀樂,擁有七情六慾,這樣無趣的人生,多彩多姿不再,實非其所好,故而從此於課堂上消失。
相信這是許多人的寫照,站在佛法的立場,佛法是給需要的眾生的,不是給每一個眾生的,因為你要給他(她),他(她)也不一定要。
又有許多的人,進入道場後,就會想改善它,看道場這裡不對,那裡不好,看師父這裡要改,那裡要變,不自覺的覺得自己的看法是最好的。
當然,若有建設性的意見,是好事,基於善心,護持三寶的心,也是在修行,有功德,增福增慧,是值得讚嘆與鼓勵的,但是萬萬不可主賓位置倒置,否則存好心,卻沒做到好事,實在可惜,不是嗎?
因此,進入道場學法護法,也要學習規矩,學習正確的知見,學習正確的態度,並持續之,否則,倒行逆施,變化無常,實非自己與道場之福,不是嗎?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